一季度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发布 湖北民营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这一项目是在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保护国际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支持下,由雅江县林业局与下渡社区、扎噶寺及其周边社区合作实施。

中央列出环境税征税名录及税率,由各省自行选择。如果这些问题尚未厘清,一些有GDP崇拜的地方官员很可能在环境税执行上讨价还价。

一季度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发布 湖北民营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基于这一条,环境税的征收不会增加企业额外负担。作为国内首批环境税试点省份而言,环境税的开征看似是对地方财政的一次充血。根据四部委公布的方案,江西省被确立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征环境税的四个省份之一。目前,江西省对企业排污行为采取的措施是征缴排污费,这个措施征收面窄,不规范,收费金额低,企业宁愿缴纳少量排污费,也不愿意主动治理环境污染。环境税作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的税系,资源税、燃油税都被纳入其中,因此,需要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才能确定开征时机和具体规则。

排污费和环境税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更具刚性和规范性。8月5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等四大部委,已经达成统一意见,环境税拟于2013年开征。潘家华表示,中国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为了加速低碳转型,中国可能不得不先要经历一个高碳发展的阶段。可见,中国的低碳转型,仅有中国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由于二氧化碳热惯性大,海洋已极度不平衡,即使今天我们已经减少了排放量,海平面的上升也将持续。虽然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均碳足迹远低于同等时期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现实排放总量却引人侧目。

9月7日,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北京21世纪论坛上,3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与新能源专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托马斯?斯托克认为,工业社会250年来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从大气中移除。

一季度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发布 湖北民营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在这一方面,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南非应该受到更多的称赞。然而,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急剧增长,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2020年以前很难在总能源平衡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比例,因此2020年以前可再生能源在份额上不能解决我国能源的主要问题,这个情况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在国情上有很大区别。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张坤民强调,在国际谈判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必须坚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主任朴英雨表示,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果令人感到失望,但在有关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历史上,南北双方第一次就减排的目标和意向建立了自愿伙伴关系。

然而,中国所作出的努力还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些认可。因此,发展新兴能源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但是应当看到,当今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在谈判基础、减排承诺、资金援助等问题上消极应对。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也就是说,将来的气候变化与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政府主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一季度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发布 湖北民营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因而,主动地努力多于被动的应对。中国已经开始承担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仍将增长,对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挑战。倪维斗认为,煤的低碳利用是实现中国低碳能源的核心问题,尽管社会节能、总量控制、发展可再生能源都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道路,但最后低碳经济必须要落实到煤的清洁利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问题,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留给中国的CO2排放空间已经非常小,面对CO2减排问题中国应当早行动,争取更大的主动。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和中国区域气候环境变化作用下,中国的生态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随着今年以来全球各地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中国的低碳增长转型,需要国际协同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即使在全球减排行动采取之后,现代的气候变暖也不会停止或逆转,只能减缓变化的速度。

全球变暖 不能承受之重IPCC第一组联合主席托马斯?斯托克指出,已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大约15%会在大气中继续停留几个世纪。他说,这种所谓的气候承诺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完全承担过去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切后果。

我们需要有一个国际理解与协同的国际环境,而西方主流媒体的引领,往往是误导和歪曲。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进气候变化谈判是各国共同的责任。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表示,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改善民生的角度,一方面能源消耗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又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积极应对 刻不容缓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的消费占了91%,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致使碳排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林而达介绍,在气候持续变暖情况下,中国所面临的主要气候问题有干旱、洪涝、热带气旋与风暴、沙尘暴、寒潮与冻害、以及高温和热浪中国的低碳增长转型,需要国际协同努力。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具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多种目标。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政府主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可见,中国的低碳转型,仅有中国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潘家华表示,中国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张坤民强调,在国际谈判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必须坚持。为保障这一减排目标的顺利达成,林而达表示,在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要深化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将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近百年来,许多观测资料表明,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在这一方面,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南非应该受到更多的称赞。积极应对 刻不容缓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的消费占了91%,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致使碳排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发展新兴能源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主任朴英雨表示,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果令人感到失望,但在有关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历史上,南北双方第一次就减排的目标和意向建立了自愿伙伴关系。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将来的气候变化与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二氧化碳热惯性大,海洋已极度不平衡,即使今天我们已经减少了排放量,海平面的上升也将持续。但国际上对中国减缓行动的决心和绩效存在疑虑。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